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印发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1:16:22  浏览:92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关于印发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明确提出:“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及地面水环境,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标
准”(以下简称“双达标”)。实现“双达标”,是2000年前我国环境保护的工作重点之一,它将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确保实现国务院规定的目标,统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达标工作的要求,我局编制了《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

全国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环保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明确提出:“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环境空气及地面水环境,按功能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质量标
准”(以下简称“双达标”)。
为统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见注)达标工作,确保实现国务院规定的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双达标”的工作目标
(一)2000年12月31日前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相应的排放标准;
(二)2000年12月31日前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实现城市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三)淮河、辽河、海河和太湖、巢湖、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按流域规划要求进行。
二、“双达标”的工作要求
(一)认真做好基础工作
1.做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各地应严格按技术要求和时间进度完成污染源的申报登记工作,并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验收。同时,建立污染源变更申报管理体系,随时掌握排污变化情况。
省级环保部门应根据排污申报登记的结果,筛选重点排污单位,按主要污染物指标开列清单,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加强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各地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统一要求,规范排污单位的排污口,保证监测条件,明确执行的排放标准类别和级别。
3.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保部门应按标准科学、合理地划分城市的水和大气功能区,报城市政府批准实施。功能区划分方案和批复文件以及功能区现状评价报告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作为2000年考核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依据。
(二)编制“双达标”工作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应按照“双达标”工作方案的编写要求(见附录1),组织编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达标措施,提出分年度、分阶段的工作要求。方案由省级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环
境保护重点城市环保部门要在完成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编制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工作方案(要求见附录1),确定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项目,落实项目的责任单位和资金来源。工作方案由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
(三)认真做好“双达标”的实施工作
1.突出重点。各地应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抓好重点污染企业、行业和区域的达标工作,优先安排污染物排放量大或治理难度大的项目。对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要定期检查督促;对其他排污单位的达标排放要予以抽查;对不能按期达标或治理无望的排污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
予以处理。
2.明确责任。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应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排污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和采用合适的技术;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应监督排污单位的达标情况,及时通报情况;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是城市政府的职责,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定量考核
制度的作用,实现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
(四)考核验收
本着达标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达标验收工作实行分级负责,把好考核验收关。
三、“双达标”的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全国“双达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双达标”工作。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加强对“双达标”工作领导,将“双达标”工作全面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和职责;把“双达标”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把“双达标”工作作为为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二)环境管理制度保证措施
1.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一切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审批制度,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现有污染源不能达标排放的单位,不得扩大生产规模。环境质量已
经超出城市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地区,不得建设导致城市环境功能区恶化的项目。
2.强化环境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地方各级政府要分期分批、依法下达限期治理任务,在下达限期治理任务时,要同时明确治理内容、考核项目及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经贸委等三部委《关于公布第一批严重污染环境(大气)的淘汰工艺与设备名录的通知》,淘汰和取缔污染严重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和设备。
3.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城市工业污染源达标和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考核的力度。
4.建立政府调度和公众监督制度。各地要把“双达标”工作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向全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对重点排污单位的达标进度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项目,定期检查,定期调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领导、政府各部门领导、工业企业和全社会对“双达标”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杜绝侥幸心理。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双达标”意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将不定期编制全国“双达标”的工作简报,公布达标情况,交流工作经验。
(三)技术保证措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成立“双达标”技术组,为各省、市提供技术指导。
四、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考核
(一)考核标准
1.工业污染源的达标按附录2和附录3中列出的排放标准执行;
2.依据城市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纳入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接纳范围的排污单位执行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可暂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或执行由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不得超过III级标准);到2000年底污
水处理厂尚未建成的,要依法停产直至污水处理厂建成并运行。
(二)主要考核指标
水污染物考核指标:化学需氧量(COD)为主要指标,另加行业特征污染物,详见附录2。
大气污染物考核指标: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特性,主要考核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中排放量大的一项或两项(详见附录3)。
西部地区考核指标:水污染物为COD,大气同上。
(三)考核办法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核地市的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
2.列入重点污染源名单的排污单位由地市级环保部门负责督查,省级环保部门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同级政府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抽查。
3.其他排污单位由省级以下环保部门负责督查并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同级政府并报省级环保部门备案,省级环保部门组织抽查。
(四)工作程序
1.对排污单位的验收
(1)超标排污单位应首先制定达标计划,明确其治理内容和指标,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核。
(2)排污单位依据经环保部门批准的达标计划进行治理,完成治理任务后在试运行期间,按国家规定的方法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确实达到排放标准并有一定期限的连续监测数据后,可向所在地环保部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评定以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口、大气污染物排放筒按监测规范要求测定的数据为依据。占该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80%的排放口、排气筒达标,则可评定为达标。
(3)环保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应对报告内容予以核定,如无不妥,可组织验收。
(4)验收时排污单位应如实向验收组提供试运行期间的监测报告、运行记录等有关文件,应提供环保监测部门出具的试运行期间监督监测报告。
(5)排污单位验收合格后,由地方环保部门发放省级环保部门统一制定的达标排放验收合格证书。发证部门应负责对排污单位进行监督管理,或委托排污单位所在地环保部门监督管理。
(6)排污单位验收合格后,其污染防治设施应立即纳入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
2.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标排放工作的考核办法另行通知。
3.工作进度安排
(1)1998年11月底前完成全国排污申报登记验收工作;
(2)1998年12月底前各省级环保部门上报占排污总量65%的重点排污单位清单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工作方案;
(3)2001年1月1日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开始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
五、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考核
(一)考核范围
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建成区范围即参加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范围。
(二)考核标准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88
(三)考核指标
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水环境质量: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
西部地区城市不考核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指标。
(四)功能区达标的评定
城市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按国家监测规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1.水功能区的达标评定。每个监测点位按监测频次要求取得全部监测数据,经统计计算有大于80%的达标率,即为该点位达标;每个功能区中全部监测点位均达标,即为该水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
2.大气功能区达标评定。每个监测点位按监测频次要求取得全部监测数据,求得年平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即为该点位达标;每个功能区中全部监测点位均达标,即为该大气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
(五)工作进度安排
1.1998年12月底前,各城市环保部门上报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和政府批复文件、功能区现状评价报告以及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的工作方案;
2.2000年1月1日起,对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双达标”工作进行验收。
3.2001年1月1日起对环保重点城市验收。
(六)环保重点城市的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考核,具体考核验收方法另行通知。
注:本方案中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是指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济南、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海口、成都、贵阳、
昆明、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大连、秦皇岛、苏州、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湛江、北海、青岛、烟台、桂林
附录1 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编写要求
附录2 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执行标准和主要考核指标
附录3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执行标准和主要考核指标

附录1 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工作方案编写要求
一、工业污染源现状分析
1.水污染源达标现状分析;
2.大气污染源达标现状分析;
3.重点污染源清单。
二、工业污染源达标方案方案要明确负责达标工作实施的领导机构,还应包括:
1.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计划;
2.限期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的计划;
3.集中控制项目;
4.实现2000年达标的分级验收计划;
5.对排污单位的考核验收方案。
2000年重点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工作方案编写大纲
一、 城市环境功能区达标现状分析
1.城市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情况,应包括:
(1)标明水、大气功能区范围的城市平面图;
(2)列表说明各功能区执行的标准;
(3)城市水、大气功能区代表性监测点位现状表(考核的污染物数据和监测时间)。
2.城市功能区达标现状的分析
二、城市功能区达标方案
方案要明确负责功能区达标的领导机构,制定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具体工程项目以及项目的责任人、监督检查单位。

附录2 水污染物达标排放执行标准和主要考核验收指标
化工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化肥: 合成氨* (氮肥)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92) |COD、氨氮 |
|--|-------------|-----------------------|--------------|
| | 磷肥*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 |COD、氟化物、磷酸盐 |
|--|-------------|-----------------------|--------------|
| | 其它化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COD |
|--|-------------|-----------------------|--------------|
| 2 |无机盐:铬盐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COD 、 六价铬 |
|--|-------------|-----------------------|--------------|
| | 磷酸盐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COD、氟化物、磷酸盐 |
|--|-------------|-----------------------|--------------|
| | 硫酸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COD、氟化物、汞 、六价铬 |
|--|-------------|-----------------------|--------------|
| | 纯碱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COD |

|--|-------------|-----------------------|--------------|
| | 黄磷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元素磷、氟化物 |
|--|-------------|-----------------------|--------------|
| | 其它无机盐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3 |除草剂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4 |合成脂肪酸工业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5 |农药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6 |涂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7 |染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8 |感光材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9 |有机材料与合成材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10|化学纤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11|电池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12|烧碱、聚氯乙烯工业*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
| | | (GB15581--95) | COD |
|--|-------------|-----------------------|--------------|
| 13|炭黑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96) | COD |
|--|-------------|-----------------------|--------------|
| 14|橡胶制造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 15|路面与屋顶铺装 | | |
| |材料生产(柏油和沥青)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石油化工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石油、天然气开发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 2 | 海洋石油开发*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4914--85) | 石油类 |
|--|-------------|-----------------------|--------------|
| 3 | 石油炼制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 4 | 石油化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电力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火力发电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轻工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肥皂和洗涤剂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2 | 皮革鞣制与上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总铬 |
|--|-------------|-----------------------|--------------|
| 3 | 毛皮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六价铬 |
|--|-------------|-----------------------|--------------|
| 4 | 苎麻脱胶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5 | 羽绒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6 | 造纸、制浆和纸板*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 | BOD、悬浮物 |
|--|-------------|-----------------------|--------------|
| 7 | 木制品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钢铁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采矿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2 | 钢铁制造*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 COD、石油类 |
---------------------------------------------------------
建材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陶瓷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悬浮物 |
|--|-------------|-----------------------|--------------|
| 2 | 玻璃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悬浮物 |
---------------------------------------------------------
煤炭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采煤与选煤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2 | 焦化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3 | 煤气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纺织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纺织: 印染*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 | COD |
---------------------------------------------------------
有色金属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有色金属冶炼与制造:| | |
| | 重有色金属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重金属 |
|--|-------------|-----------------------|--------------|
| | 轻有色金属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机械制造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电镀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六价铬 |
|--|-------------|-----------------------|--------------|
| 2 | 金属表面处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六价铬 |
---------------------------------------------------------
医药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制药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食品工业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糖类加工:甘蔗制糖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 甜菜制糖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2 | 饮料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3 | 味精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4 | 肉类加工*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 2) | COD、动植物油 |
|--|-------------|-----------------------|--------------|
| 5 | 啤酒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6 | 油脂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动植物油 |
|--|-------------|-----------------------|--------------|
| 7 | 养殖场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动植物油 |
|--|-------------|-----------------------|--------------|
| 8 | 酒精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9 | 罐装食品生产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10| 调味品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11| 谷物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 12| 奶产品加工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兵器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兵器工业 火炸药*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1--93) | COD |
|--|-------------|-----------------------|--------------|
| | 火工品*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14470.2--93) | COD |
|--|-------------|-----------------------|--------------|
| | 弹药装药*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 | |
| | | (GB14470.3--93) | COD |
---------------------------------------------------------
航天工业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航天推进剂*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 | COD |
---------------------------------------------------------
船舶与船舶工业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船舶*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 | COD |
|--|-------------|-----------------------|--------------|
| 2 | 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6--84) | COD、六价铬 |
---------------------------------------------------------
交通与铁路运输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车辆冲洗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石油类 |
---------------------------------------------------------
市政工程
---------------------------------------------------------
|序号| 行 业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 1 | 市政污水处理场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 COD |
---------------------------------------------------------
*表示现行的排放标准中已有行业标准

附录3 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执行标准和主要考核验收指标

---------------------------------------------
| 执行标准 | 主要考核指标 |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二氧化硫、颗粒物 |
|----------------------|--------------------|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 | 小于6吨/小时的锅炉:烟尘 |
|----------------------|--------------------|
| | 大于6吨/小时的锅炉:烟尘、二氧化硫 |
|----------------------|--------------------|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 | 烟尘、粉尘 |
|----------------------|--------------------|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 烟尘 |
|----------------------|--------------------|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 | 颗粒物 |
|----------------------|--------------------|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 | 二氧化硫、烟尘 |
---------------------------------------------



1998年11月4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珠海市物业管理条例

广东省珠海市人大常委会


珠海市物业管理条例


(2007年9月14日珠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安全、文明、整洁、优美、和谐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促进物业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

第四条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物价、环保、公安、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物业管理有关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以及居民委员会协助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调解业主、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相互之间的物业管理纠纷。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居民委员会拨付适当经费,保障其正常开展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条 本市建立市、区、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物业管理有关问题。

第七条 市物业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业自律,维护物业服务企业合法权益,协助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提倡物业服务企业加入物业服务行业协会。

第八条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由一个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物业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 提倡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选择物业服务企业;提倡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物业管理纠纷。



第二章 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



第十条 业主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第十一条 业主依法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实行业主自治和自律。

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只有一个业主,或者业主人数较少且经全体业主一致同意决定不成立业主大会的,由业主共同履行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职责。

第十二条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接受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委员会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十三条 划分物业管理区域时,应当考虑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并遵循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一)新建物业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红线图范围划定;

(二)已经实施物业管理的区域,按照现有物业管理区域范围划定;

(三)分期开发或者两个以上建设单位开发建设的物业,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共用的,应当划定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能够分割、独立使用的,可以划定为不同的物业管理区域;

(四)已经实施物业管理的毗邻的不同物业管理区域,规模较小的,经各自的业主大会同意后可以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

尚未划定或者需要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考虑居民委员会的布局、经批准的物业建设项目规划用地范围、建筑物规模、物业的共用设施设备等因素,划定或者调整物业管理区域。

对物业管理区域划定有争议的,由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已划定的物业管理区域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四条 物业管理区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成立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

(一)房屋出售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管理区域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二)首套房屋出售交付使用超过二年,交付使用的建筑面积达到物业管理区域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符合业主大会召开条件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张贴公告告知业主。建设单位还应当向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交业主名单和联系方式。

第十六条 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的全体业主户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书面同意,业主可以采用书面方式向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召开首次业主大会的要求。

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业主的书面要求之日起十日内进行调查核实,符合业主大会成立条件的,应当在三十日内指导、监督业主组织成立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筹备组。

第十七条 业主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选举、更换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

(三)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审议批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监督合同履行;

(四)决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五)决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六)听取和审查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七)决定物业管理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业主大会成立后,业主大会会议按照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定期召开。遇有下列情形的,业主委员会也应当及时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

(一)持有百分之二十以上投票权数业主提议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紧急事件需要及时处理的;

(三)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规定的其他情形。

发生上述应当召开业主大会会议的情形,业主委员会不履行组织召开会议职责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组织召开。逾期仍不组织召开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居民委员会组织召开。

第十九条 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

业主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业主大会。

第二十条 业主人数较多的,可以以幢、单元、楼层等为单位,推选一名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推选业主代表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业主代表应当于参加业主大会会议前,就业主大会拟讨论的事项征求其所代表的业主意见。凡需要投票表决的,业主填写书面意见后,由业主代表在业主大会投票时代为提交。

第二十一条 业主大会会议应当邀请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非业主使用人到会,听取其物业管理意见。

非业主使用人可以接受业主委托,行使业主权利。

第二十二条 业主在业主大会会议上的投票权分为两类:第一类根据拥有已竣工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每一平方米为一投票权,不足一平方米的,按照四舍五入计算;第二类根据业主人数计算,一个独立的产权单位拥有一个业主投票权。业主在业主大会以外的其他事项上的投票权依此方法计算。

投票权的确认以房地产权证登记的权属人以及建筑面积为准;尚未办理房地产权证的,以房地产登记部门备案的房屋买卖合同登记的购买人以及建筑面积为准。业主大会需查验相关房地产权资料的,应当出具所在地居民委员会的证明,房地产登记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建设单位有未出售物业的,以业主身份参加业主大会。其所拥有的物业建筑面积为物业管理区域内可出售的房屋总建筑面积扣除已出售的房屋建筑面积后的剩余面积。

第二十三条 业主大会作出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以及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决定,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业主大会作出制定或者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选聘或者解聘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其他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重大事项决定,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二分之一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二分之一以上的业主同意。

第二十四条 投票表决事项应当书面送交业主或者送至业主在该物业管理区域的专有物业内,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告七日。公告期限届满,业主未进行投票或者未向业主代表提交书面意见的,除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以及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事项外,其余表决事项,推定该业主表示同意参与投票的多数人的意见。

业主投票表决期间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居住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通知其相关事项。

第二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是经业主大会选举产生,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办理业主大会交办的具体事务的机构。业主委员会接受全体业主监督,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实施情况;

(二)组织业主委员会换届选举;

(三)代表全体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四)及时了解业主、非业主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协调业主、非业主使用人、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督促业主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五)监督管理规约实施;

(六)业主大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二十六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人数的确定及候选人的产生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业主委员会委员为五人以上十五人以下单数,具体人数根据该物业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二)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采用业主自荐,或者以幢、单元、楼层为单位进行推荐以及居民委员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三)业主委员会委员选举实行差额选举方式。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与业主委员会委员人数的差额比例为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居民委员会应当对自荐及被推荐人进行资格审查,确定业主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

第二十七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选举产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业主委员会备案的有关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变更备案。

第二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应当在选举产生之日起七日内组织召开首次业主委员会会议,推选产生业主委员会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二名。

第二十九条 业主委员会召开会议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出席,所作决定须经业主委员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

第三十条 业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成为业主委员会委员:

(一)存在违法装修、搭建、改变物业使用功能以及违法占用物业共有部分等行为的;

(二)连续三个月以上或者累计六个月以上拖欠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或者物业维修费用且在选举前仍未补缴的;

(三)本人、配偶以及直系亲属在所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工作的;

(四)存在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管理规约规定的行为,不宜成为业主委员会委员的。

第三十一条 业主委员会委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员资格终止:

(一)已经不是本物业管理区域业主的;

(二)因违法犯罪等原因不能履行委员义务的;

(三)因疾病等原因丧失工作能力的;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缺席业主委员会会议的;

(五)以书面形式向业主大会提出辞呈的;

(六)存在本条例第三十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业主委员会委员有上述情形的,由居民委员会审查后报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通知业主委员会进行公告或者由居民委员会自行公告。

第三十二条 业主或者业主委员会委员认为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应当终止而未终止,或者不应当终止而被终止的,可以向业主委员会提出终止或者恢复委员资格的意见,经居民委员会审查,认为应当终止或者恢复委员资格的,由居民委员会向业主委员会提出意见,业主委员会应当接受。

第三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将委员资格终止或者恢复的有关事项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进行公告,公告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第三十四条 业主委员会每届任期不超过五年,业主委员会应当在任期届满前至少提前六十日书面报告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提出换届选举意见,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进行换届选举。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对任期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业主委员会不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业主委员会限期组织换届选举;逾期仍不组织的,由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居民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因参加业主大会会议的业主未能达到法定数量等客观原因未能如期换届选举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继续履行职责,并在居民委员会指导下,继续组织换届,直至新一届业主委员会产生。

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依法履行业主大会执行机构的职责,不得超越职权作出应当由业主大会作出的决定,不得强迫业主违背本人意愿发表意见或者投票,不得从事与物业管理无关的活动。

第三十六条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对业主具有约束力,并应当以书面形式及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进行公告。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决定,并通告全体业主。

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的决定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业主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业主委员会超越职权作出的决定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由签名同意该决定的业主委员会委员承担有关责任。

第三十七条 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业主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业主委员会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

业主委员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指导、监督居民委员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决定是否解散原业主委员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业主委员会:

(一)有超越职权、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严重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

(二)有严重影响社区安定和社会稳定行为的;

(三)对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并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拒不改正的。

第三十八条 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工作经费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费用的筹集方式由业主大会决定,也可以从合法利用物业共有部分获取的收益中列支。应当设立专门帐号,对费用实施依法管理,费用的使用接受全体业主的监督。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组织费用,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由首次业主大会筹备组筹集或者由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代筹,接受业主和居民委员会监督。



第三章 物业配套设施设备



第三十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下列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属于业主共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有、处分:

(一)物业管理用房、门卫房、值班房、共用设施设备机房以及其他为物业管理区域服务的公共用房;

(二)共用的架空层、走廊、通道、楼梯间、电梯间、垃圾房以及屋面、外墙的附属空间;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除城镇公共道路以外的其他道路,除城镇公共绿地或者依法属于个人以外的其他绿地,非经营性的共用文体设施;

(四)建设单位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或者以其他形式承诺归全体业主所有的其他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

除了按照规定应当进行面积分摊的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之外,房地产登记部门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核发上述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的房地产权证书。

第四十条 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第四十一条 规划批准的人防工程,投资者可以合法利用,但不得出售或者变相出售。

第四十二条 新建物业,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依法明确所有物业配套设施和场地的权属,并将相关权属文件向市房地产登记主管部门备案。

相关权属文件应当在物业销售现场予以公告,向物业买受人予以明示,并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

第四十三条 新建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包括业主委员会办公用房、物业服务企业办公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应当满足物业管理需要,最低配置标准为:

(一)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以下(含五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三,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一百平方米;

(二)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以上十万平方米以下(含十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二点五,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一百五十平方米;

(三)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上二十万平方米以下(含二十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二,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二百五十平方米;

(四)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二十万平方米以上四十万平方米以下(含四十万平方米)的,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一点五,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四百平方米;

(五)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四十万平方米以上的,不低于物业管理区域总建筑面积的千分之一,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六百平方米。

分期建设的物业,建设单位应当在首期建设的物业管理区域内依照前款规定配置物业管理用房,或者在每期建设的物业管理区域内依照前款规定按照本期房屋建筑面积与物业管理区域房屋总建筑面积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用房。

第四十四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要点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标准提出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要求,并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载明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以及建筑面积。

建设单位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地产权证书时,应当提交物业管理用房的房号、建筑面积等有关资料。建设单位未提交有关资料的,房屋销售管理部门不予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房地产登记部门不予核发房地产权证书。

房屋销售管理部门应当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中载明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面积。

房地产登记部门应当在房地产权证书中载明物业管理用房的具体位置、面积。

第四十五条 物业管理用房一般应当为地面以上首层房屋,具备基本装修和水电功能,可直接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在前期物业管理期间将物业管理用房提供给负责前期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使用。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房屋买卖合同的约定,为业主完善物业管理区域内的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



第四章 物业管理服务



第四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物业服务企业资质证书核定的资质等级从事相应的物业管理服务活动,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资格证书。

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各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在本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工商登记的物业服务企业三级(含暂定三级)资质证书。

市外的物业服务企业进入本市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前,应当向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备案。

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考核,建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

第四十八条 住宅物业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通过招投标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物业服务企业,并将签订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向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住宅规模较小的,经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采用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可以约定期限;期限未满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终止。

除有特别规定外,本条例关于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有关规定适用于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当参照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示范文本制定临时管理规约,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附件。临时管理规约应当对物业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业主义务、违反临时管理规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做出规定,但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

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应当载明由物业买受人交纳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标准。建设单位未在房屋买卖合同中载明前期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标准的,按照政府指导价的最低标准执行。

第五十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通过招投标或者协议方式确定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物业管理服务。

第五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享有下列权利:

(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对物业及其环境秩序进行管理;

(二)依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物业服务费用;

(三)制止物业管理区域内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物业服务企业履行下列义务:

(一)履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提供安全防范、卫生保洁服务,提供共用部位及设施设备和园林景观等维护养护服务;

(二)公布日常维护费用等公共费用的使用情况;

(三)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的监督;

(四)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十二条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应当约定下列基本内容:

(一)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及其内容、标准、措施、目标;

(二)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标准及收取办法;

(三)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收支管理的措施及目标;

(四)各方权利义务;

(五)违约责任;

(六)合同争议及纠纷的解决办法;

(七)提前解除合同的条件;

(八)合同期限;

(九)合同生效条款;

(十)其他事项。

物业管理服务项目包含物业维护及管理、公共秩序维护及管理、环境卫生维护及管理、车辆停放管理、物业使用禁止行为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保管以及其他物业管理服务项目。

合同的期限一般不少于三年,不超过五年。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双方应当参照市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示范文本,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于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合同报区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中的专项服务事项委托给专业性服务企业,但不得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的全部事项一并委托给他人。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业主的委托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项目,服务报酬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五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其接受委托的物业管理区域内设立管理处。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积极配合公安、人口计生、环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五十五条 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生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有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特别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五十六条 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政府指导价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根据物价指数进行适时调整,每年向社会公布。

政府指导价范围之外的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可以实行市场调节价。

第五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进行长期公示。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单方收取公示范围之外的费用。

第五十八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每月公布共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用水、用电的数量、单价、金额,按照市政府有关规定向全体业主合理分摊有关费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另有约定的,从约定。

建设单位应当对需要使用水、电、燃气等服务的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安装独立计量器。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是否安装独立计量器应当纳入竣工验收范围。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未安装独立计量器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

第五十九条 物业管理服务费用按照下列规定承担:

(一)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签订之日至物业交付业主当月发生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二)物业交付业主后次月起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由业主承担。

业主空置物业,应当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

第六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电视等专业单位应当向最终用户收取有关费用。

物业服务企业接受委托代收前款费用的,不得向业主收取任何附加费用。

第六十一条 业主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按时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及其他费用。未按时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有权催缴,要求限期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加收滞纳金。

业主委员会应当协助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催缴。

业主违反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用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 物业发生买卖、交换、赠与、继承等产权转移的,受让人应当了解原业主的物业管理服务费用和物业维修资金交纳情况。

受让人应当在办理转移手续后十五日内将物业产权转移情况、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告知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委员会,办理有关手续。

第六十三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期限届满九十日前,组织召开业主大会决定续聘或者解聘事项。双方商定续聘的,应当重新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决定不续聘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合同双方没有作出是否续聘决定的,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继续履行。

第六十四条 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终止,决定不续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约定的期限退出物业管理区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未约定期限的,应当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退出物业管理区域。

物业服务企业退出物业管理区域终止物业管理服务之前,应当向业主委员会移交有关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有关物品和文件档案资料;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期间所产生的涉及业主的信息资料也应当全部移交,不得外泄;物业服务企业还应当配合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接管工作,办理交接手续。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在未办理交接手续前,不得进入物业管理区域,居民委员会应当尽快组织新旧物业服务企业的交接。

第六十五条 物业管理服务交接时,交接各方应当共同对物业共有部分以及有关文件档案资料进行查验。查验中发现问题的,交接各方应当书面确认。

查验中发现的问题,属于建设单位责任的,建设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属于部分业主责任的,部分业主应当按照所拥有的物业建筑面积份额共同承担相应责任;属于全体业主责任的,全体业主应当按照所拥有的物业建筑面积份额共同承担相应责任;属于物业服务企业责任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六十六条 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履行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依照物业管理合同约定依法追究违约方的违约责任。业主不得采用拒交物业管理服务费用及其他费用等方式拒不履行合同;物业服务企业不得采用降低物业服务质量或者中断物业服务等方式拒不履行合同。



第五章 物业的使用



第六十七条 物业的使用应当遵守和执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房屋使用、消防管理、治安管理等有关规定。

第六十八条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使用物业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临时管理规约、管理规约的行为,应当及时劝阻、制止,督促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物业使用过程中从事下列行为:

(一)损坏房屋承重结构、主体结构, 破坏或者擅自改变房屋外观、降低或者提高首层地面标高;

(二)违法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三)擅自改建或者以其他方式改变物业共有部分,擅自改变物业的使用功能;对房屋进行分割搭建,将厨房间、卫生间、不分门进出的客厅改成卧室出租或者转租;

(四)占用或者损坏共用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擅自移动共用配套设施设备;

(五)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使用物业;

(六)擅自改动、接驳共用管线;

(七)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或者将厨房间改为卫生间;

(八)存放超过安全标准的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性物品;

(九)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发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噪声;

(十)乱设摊点,乱悬挂、张贴、涂写,高空抛物,随意抛弃垃圾、在公共场地放置杂物;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七十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本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和非业主使用人的需要。

第七十一条 建筑区划内属于业主共有的车位,业主可以按划定的地点依序停车。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管理与服务的,可以收取相应的管理服务费用。

利用人民防空工程停放汽车或者作其他用途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管理与服务的,可以收取相应的管理服务费用。

第七十二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停车管理服务收费标准应当符合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

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对车辆停放有特别保管要求的,由业主、非业主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另行签订保管合同,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第七十三条 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或者安装室外设施,应当事先向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登记。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与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签订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将装饰装修活动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按照装饰装修服务协议的约定收取装修保证金,用于可能因装饰装修活动对物业共有部分及毗邻房屋造成损坏进行赔偿的保证。装饰装修活动结束后,未发生前述行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于装饰装修工程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退还装修保证金;发生前述行为的,应当在整改完成后三十日内退还保证金。

第七十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装饰装修以及安装活动进行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规约的行为予以制止,并督促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及时报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

第七十五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接到违法行为报告之后,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核实,依法处理。

属于正在实施的装饰装修违法行为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违法装修装饰虽已完工,但是危害到他人居住安全或者正常生活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可以强制拆除违法装饰装修,扣押有关建筑材料、物品、工具设备。

第七十六条 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第七十七条 利用物业共有部分进行经营活动,应当首先征得相关业主同意。

合法利用物业全体共有部分获取的收益归全体业主所有,合法利用物业部分共有部分获取的收益归该部分物业的业主所有。

合法利用物业共有部分所获取的收益分配,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共有部分建筑物的比例确定。



第六章 物业的维修

第七十八条 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中明确各自的物业日常维护责任及范围。业主、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的约定及时对物业进行日常维护。

第七十九条 供水、排水、供电、供气、消防、照明、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等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物业管理区域内相关管线和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责任。

第八十条 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保修期间的物业保修责任。

第八十一条 保修期满后,物业专有部分的维修、更新费用,由专有部分业主自行承担。

第八十二条 保修期满后,物业共有部分的维修费用由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按一事一筹、专款专用、业主自付的原则,按照其所拥有物业建筑面积的份额承担,对维修责任另有约定的,从约定。

提倡业主以逐月缴纳或者其他方式先行筹集物业维修费用。

政府可以依法制定物业维修资金的筹集管理办法。

第八十三条 物业共有部分保修期满后的维修费用按照下列规定承担:

(一)部分共有的物业,由共有部分的业主按其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占共有部分建筑面积的份额共同承担;

(二)全体共有的物业,由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按其专有部分建筑面积占建筑物总面积的份额共同承担。

第八十四条 人为造成物业损坏的,由责任人负责修复,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责任人应当承担有关责任。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于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海关总署


关于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
1997年4月10日,海关总署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海关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规定》和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由于心理、生理、人体结构或某种组织的功能丧失或不正常,以致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
第三条 凡进口《规定》第二条的残疾人专用品和第三条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福利、康复机构所用的残疾人专用品的免税手续,按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四条 个人进口本办法附件一所列的残疾人专用物品在自用合理数量范围内,由纳税人直接在进口地海关办理免税进口手续。
第五条 批量进口本办法附件一所列残疾人专用品,进口单位在进口前应提供用途说明等文件,向所在地主管海关申请,经所在地主管海关审核同意后,出具《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三联单)通知进口地海关办理免税手续。
第六条 福利、康复机构进口本办法附件二所列国内不能生产的残疾人专用品的免税手续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进口前,有关福利、康复机构应按隶属关系,填写《残疾人免税进口专用品申请表》一式三份,分别向民政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提出申请;
(二)、经民政部或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审核无误后,应在《申请表》上签章,将其中一份存档,另二份报送海关总署;经海关总署关税司审核无误后,通知福利、康复机构所在地主管海关。
(三)、福利、康复机构所在地主管海关凭关税司下发的批准文件,填写《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三联单,其中第一联福利、康复机构所在地主管海关留存,第二、三联送交进口地海关凭以免税;进口地海关在免税验放后,及时将第三联退福利、康复机构所在地主管海关。
第七条 境外捐赠给残疾人个人或有关福利、康复机构的国内不能生产的残疾人专用品,凭捐赠证明按本办法办理。
第八条 经批准免税进口的残疾人免税专用品不得擅自移作他用,违者由海关将按《海关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海关法》及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办法与《规定》同时实施。

〔附件一〕:残疾人个人用专用品清单
一、假肢及其零部件:上肢假肢包括部分手、前臂、上臂、假手、肘关节;下肢假肢包括部分足、小腿、大腿、膝关节等。
二、假眼。
三、假鼻。
四、内脏托带:肾托、胃托、疝气带、疝气腰带等。
五、矫形器:包括脊柱、上肢、下肢、功能性电子刺激器和复合力源矫形器系统等。
六、矫形鞋:成品矫形鞋、订做的矫形鞋、适配的标准鞋。
七、非机动助行器:包括单臂操作助行器(手杖、肘拐、前臂支撑拐、腋拐、三脚及多脚拐杖等);双臂操作助行器(助行架、轮式助行架、助行椅、助行台等)及助行器的附件等。
八、代步工具(不包括汽车、摩托车):包括轮椅车(手动、电动、机动)、残疾人专用自行车(如手摇三轮车、串翼自行车、助行自行车手扒推轮椅等)。
九、辅助器具:移动用辅助器具、翻身用辅助器具(如翻身垫、翻身床单、翻身毯等)、升降用辅助器具(如轮椅爬楼梯装置、升降架等)。
十、生活自助具:包括残疾人专用服装(如轮椅使用者的连裤服、雨衣、手套;鞋和靴的防滑装置等),安全防护辅助器具(如用于头部面部、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防护装置等),穿脱衣服的辅助器具、画图和书写辅助器具(如书写板、书写框等),日常生活用辅助器具(如罐头开启器、防洒碗等)。
十一、专用卫生用品。
十二、视力残疾者用的盲杖。
十三、导盲镜。
十四、助视器:内装灯的放大镜行动等。
十五、盲人阅读器:电子盲文书写器、手动盲文书写器等。
十六、语言、听力残疾者的语言训练器:言语训练辅助器具。
十七、智力残疾者用的行为训练器。
十八、生活能力训练用品。

〔附件二〕:康复福利机构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残疾人专用品清单
一、残疾人康复及专用设备,包括床旁监护设备、中心监护设备、生化分析仪和超声诊断仪。
二、残疾人特殊教育设备和职业教育设备:对残疾人进行义务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所需各类设备。例如:聋人助听设备、智力残疾检测设备等。
三、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测试设备,例如:手腕作业检查盘、注意力集中能力测试仪等。
四、残疾人专用劳动设备和劳动保护设备:如某种肢残人操作的特殊机床、聋人专用的特殊报警装置等;以及为残疾人就业设立的福利企业进口的适合于残疾人操作的生产设备。
五、残疾人文体活动专用设备:是指残疾人进行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所需的专用设备。例如:各种运动轮椅,盲人门球等。
六、假肢专用生产、装配、检测设备,包括假肢专用铣磨机、假肢专用真空成型机、假肢专用平板加热器和假肢综合检测仪。
七、听力残疾者用的助听器:包括各类助听器等。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